1791年十一月,伊坦思率领三万巴伐利亚军队北上,在他们的前路上还有一万巴伐利亚军队在等待着伊坦思过去之后进行会合,而与此同时,三万余普英联军也开始忙着在纽因堡一线构筑工事。
巴伐利亚并不像俄罗斯,巴伐利亚的地理位置可谓是得天独厚,温暖适宜的气候加上肥沃的土地使得巴伐利亚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一个大粮仓。攻占了巴伐利亚北部大片疆域的达菲利亚此刻根本不用为后勤区操心,甚至收益于伊坦思的决心。达菲利亚在击败那些巴伐利亚军队的同时还缴获了足够三万余联军用上不短时间的弹药辎重。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不少人向达菲利亚建议,既然不用为后勤物资发愁,那么普鲁士军队干嘛不直接南下迎击巴伐利亚军队,要知道普鲁士军队的强项便是进攻。
面对这些建议,达菲利亚都是笑了笑便否决了。虽然普鲁士在巴伐利亚境内拥有不俗的势力,但是这些势力并不能影响大部分巴伐利亚人的态度,从整个巴伐利亚来说,大部分人支持的还是伊坦思,因为伊坦思不仅有着大义上的名分,同时就行动来说,普鲁士已经成为了不少巴伐利亚人眼中的侵略者。
纽因堡毕竟已经被联军攻下了一段时间,对于这里的地形以及环境,普鲁士人都做出了充分的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不能利用天时地利击败巴伐利亚人,起码也不会被巴伐利亚人利用天时地利来击败自己。
而一旦南下的话。那么联军的的战场便不可能是纽伦堡,战役将有可能在联军南下的每条道路上发生,而且南下的话,天时地利便不会站在普鲁士人一方。
尽管达菲利亚认为,即便伊坦思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但是想要彻底击败联军也是不可能的。但是战场的事情从来都不是百分之百的,而且伊坦思不能彻底的击败联军,但是一旦联军在与巴伐利亚的战役中受到重创的话。那么即便取得了巴伐利亚战役的胜利,从大局来说,达菲利亚依旧还是败了。
普鲁士面前的困境谁都知道,在这样的时刻,每一个将领都恨不得将手上的士兵,一个当成两个来用。而一旦受到了重大的损失,不提伤亡的数字会让人心疼。光光是指望勃兰登堡调配过来的补充兵能够恢复到战前的规模便足以耗尽人的耐心。
从普奥战争到现在,毫不客气的说,普鲁士的补充兵已经远远没有之前的那样迅速了。在美因河损失了两个半的师团,在波西米亚一线,几乎每天都有着成百上千的士兵伤亡,这样的消耗程度甚至一度超过了军事部的预期。
所以眼下给达菲利亚的目标便是如何能够在控制联军最小伤亡的情况下击败巴伐利亚军队乃至是全歼巴伐利亚军队!
..............................
当图哈大公在波西米亚一线战事失利的消息传回维也纳的时候。几乎整个维也纳都轰动了,没有人想到在拥有了巨大的兵力优势之后,图哈大公依旧没有在普鲁士人手中讨得便宜,一时之间又有不少奥地利人对这场战争的前景看衰了。
但是奥地利上层却不这样认为,图哈大公虽然对布拉特纳一线的进攻失败了。但是战场的整个局势并没有因此而改变,甚至等到三万匈牙利军队调配上去之后。奥地利军队将会重新在波西米亚一线掌握主动权。
不过这个消息也确实让利奥波德二世气的够呛,这位皇帝没有想过拥有了兵力优势之后的图哈居然依旧没有彻底的击败对面的普鲁士人,甚至自己还吃了一个大亏。
眼下图哈的求援文件正摆在利奥波德二世的办公桌之上,皇帝很想不理睬这位大公的文件,甚至皇帝心中诞生了换帅的冲动,但是最终理智还是战胜了冲动。不光是皇帝,现在整个奥地利都知道,波西米亚一线的战斗寄托了整个奥地利的国运,而作为目前奥地利硕果仅存的名将,图哈的肩膀上背负了整个帝国的兴衰。
图哈的能力和经验在此刻的奥地利军队之中已经绝对是首屈一指,如果说此刻换帅的话,一个是皇帝陛下心中没有一个能够抵得上图哈大公能力的将领,另一个临阵换帅乃是兵家大忌,特别是眼下,普奥双方正是杀的如火如荼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