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纸
新🄖♉雨之后,秋阳高照,天气既凉爽又不显寒意。静安草堂之上,沈修正在讲述着字句之义,一群孩子仰着头,神情庄肃却📴🟄不呆板,听得极为认真。草堂里三十多个孩子,位置是按照身高来安排的,个子小的童子坐在前边,林跖才四岁,自然是最小的了,所以坐到了第一排,正好在沈修的眼皮子底下。而林南个子则要高些,坐到了中间。沈修既然选择开设草堂教书,自然就不会在意学生的身份,即便端和郡王的大儿子庆林,也没有得到什么特殊照顾,一样按照身高坐在众人中间。说来也巧,他的位置就在林南的旁边。
当日林武和静安斋主沈修在后庐空地上品茶对谈一番之🌕⚦📨后,林南和林跖在草堂读书的事情就没有任何悬疑地解决了。二人从那之后便每日里🂊早早起来,坐着马车前往城郊静安🙈🈘草堂读书。虽然林武此后一直没有来,但应有的师礼却早就送到了。
开蒙读书,在文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开蒙的老师,在🃆🕥某种程度上是仅次于生身父母的重要人物。在今后成长的过程中,担任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影响深远。比方说一个人做了官,遇到了另一位,两人互🌇☣叙生平履历,大多都会问到开蒙恩师。一方面是寻找贴近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互相透透底,比比谁的师承来历高。
若是其中一人问另一人发蒙老师是何人,而另一人答不上来……那就出笑话了。答不上来的人不但会惹人💆🏩🜯耻笑,甚至会因此累到丢官罢职。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那时候“尊师重道”可不是说说而已的,连自己发蒙老师都不记得,这可是不能容忍的大事!
所以古人对于发蒙读书很重视,对于给孩子开蒙的老师也极为尊敬,甚至还有专门的仪式。但静安斋主沈修授业开蒙,则📴🟄不讲究这些。对那些穷人家的孩子不讲究,对富贵人家的孩子同样也不讲究,一视同仁。没有仪式,也不提师礼,给了就收,不给也不主动索求,完全一副闲散先生的样子,所以林武也没有强求,只是给🚲的师礼又厚重了几分。
端和郡王是二等王爷,家底厚实,给的师礼自然更多。只是老爹花钱,儿子却不买账🐃☷,庆林表面上一副认真听讲的样子,实际上却没怎么🃏🖯听进去。沈修在的时候,庆林从不胡闹,只是偶尔迷糊一下睡睡小觉而已,沈修一旦不在,庆林便立时换了一副模样。
此🄖♉时沈修讲完了字义,安排了一段时间给这些孩子自己揣摩,自己则去了后庐喝茶观景,逍遥去了。沈修一走,庆林立刻便来了精神。他拿起一小块墨在砚台里研了研,然后抓起了毛笔,☚⛥🜝蘸了蘸便在旁边的纸上写划了起来。
片刻之后,庆林脸上便露出了笑意,随后用胳膊碰了碰右手边的孩子,那孩子偏着头看了一眼,见到了庆💆🏩🜯林在纸上涂🂱💢📞的东西🜡🃬🚵,不由得嘿嘿笑了几声。
“好玩吧?”庆林面有得色问道。
“这……嘿嘿,画得好。”那叫宝柱的孩子赞了一句,只是面色显得有几分勉强。庆林一听更是得意,伸手哗啦一声,把宝柱面前的纸拿到自己桌上,铺了开来,拿起毛笔便继续涂了起来。宝柱见庆林伸胳膊便觉得要遭,见他抓起自己🐗面前的纸张,有心想伸手去拦,但想了想却没这个胆子……
人🄖♉家是什么人?王爷的儿子!惹不起……宝柱心疼地看了一眼对于自己来说无比珍贵地一张纸,心下哀叹一声,只能任庆林胡画。庆林挥毫泼墨,刷刷刷,顷刻之间又用掉了一张纸,随后端详了半天,洋洋自得地拿给宝柱看。宝柱看🇵着那张此刻已经染上墨迹的纸,心中可惜得不得了,但面上还得笑着,嘴里说着恭维话。庆林经宝柱一夸,掩饰不住面上的得色,转身将两张纸拿到左边的林南面前,道:“哎,看看,好不好看?”
林南正在专心看书,心中琢磨着其中的道理,被庆林这🌕⚦📨一打岔,心中有些不高兴。转脸朝庆林的两张纸上看了一眼,不由得愣了一下。原来庆林两张纸上,竟分别画🙹🏑🙚了两个大大的王八!只是先前画的🉠🈲🂌那只,盖子上没有纹路,后面画的则加上了纹路,看起来要比前一张效果好一些。
平心而论,🝬🎓🐦庆林别的方面不怎么样,这两只王八画得倒很是惟妙惟肖,林南看了一眼,心💖中觉得那位端和郡王的府里一定没少养王八,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庆林📢断然不会画出这么逼真的王八来!只是……林南看了看那两张细纸,心中涌起了一丝厌恶之感。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在早期🀥⚝💗的时候可不是普通人家能用得起的。对于穷苦百姓来说,文房四宝每一样都特别昂贵。另外三样能长期使用的倒还好说,只是那草纸,一张张地用了,更是耗费极为巨大。所以古代才有很多人用坪石练字,用石壁练字……听起来意境很美,但实际上却是生活所迫。
如今发展到大建朝,东西不再昂贵,但却细分了品级,富人自然要用好的,穷人买不起好的,买一套便🛴宜的文房四宝也能凑合着用。当然🃏🖯,即便是最便宜的,也仍然有好多人买不🏉😔起。建朝的纸张也细分了很多,有粗、细、精之分。粗纸相当于最早的草纸,甚至还要精细一些,原来人们用来写字,到了现在则沦落到日常用品上了,包裹纸、厕纸便是这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