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史?元公世家》以敏锐的笔调记载了一段发生在这年秋天的政局变化🐐,虽🚦🕫🌤然很微妙,但🞕📿在以后的岁月里却影响巨大而深远。
“……自秋以来,南海诸国归于王化,西南夷蛮族顺服,献🕿🏛🚶俘盛典,开疆扩土,天下振奋。而后雁门大捷,汉军首次重创匈奴。闻讯之日,长安沸腾,天子大悦。遂付朝议,论功酌赏,欲以功臣为诸大夫。然丞相、御史大夫辈重臣所议赏格,皆不符上意。稍后,帝发明旨,改翰林苑为尚书台,以严助、终军等为尚书常侍。前已拜司马相如为中郎将,此时派中使赴西南钦赐将军印,抚恤地方,军政全权委托之。三人皆封关内侯。月余后,北征军凯旋,天子赐酒于未央宫前,观其军容威武,大壮之,赐军名号‘大汉雄鹰’。遂加卫青侍中,官大司马,爵长平侯,卫氏自🏂🗕此贵矣!此四人之用,皆元公所独力推荐也。帝命元公为尚书令,因其事繁,有大事方诏入内商议,其余从容……。”
史笔记载得当然有些简略,当时的朝廷重臣们,虽然对皇帝独断专行的设立新机构,有很多议论😫🄒☥和不满,但也没有太当回事儿。
在他们中的某些人看来,尚书台的人还是原来皇帝身边的那些文学侍读们,不过就是换了一个新名称而已。其职责还是主管文书档案、起草诏令那些杂务,是皇帝🟂🚔📃的“秘书处”,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利。虽然元召那小子也混了进来,令他们心中有些略微不安,不过,料想他🛓也不会随便兴风作浪。
但他们所有人都想错了。设立🉅尚书台,不过🖬🕩是雄心勃勃的皇帝改革朝廷☩🂃🌉格局走出的第一步而已。乘着这几次胜利而树立起来的巨大威信,刘彻终于开始了他心中的某些构想。一言九鼎的无上权力,对他的诱惑是无比巨大的。自己的意志,所有的臣民都要无条件的听从,在这一点上,他倒是对儒家学说中的某些论点很感兴趣。
自汉初的朝廷稳定下来以后,三公九卿等重臣手中🙦🌫🂁的权力就太大🔇⚇🏓了。像文、景两位先帝在很多大政上就曾经不得不屈从于他们的意志。自己要想开创一番前人未曾有过的伟业,有这些束手束脚的羁绊怎么能行?
不过,🖜📠要全部砍掉高祖皇帝沿🉅袭秦制所创立的这套🙦🌫🂁政治格局,当然不能那么办,那样就太离谱了,会弄得天下混乱,在史书上留下骂名。
刘彻是个聪明的皇帝,“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样的👁🅻手段,驾熟就轻。既然那套庞大的官僚体系动不🗞🜰🅶得,自己为什么不另创立一套简单易行,只听从自己指挥的系统来秉承天子意志呢?
对此,他已经深🎞💍思熟虑过好多遍,胸中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方案,就等着一个合适的契机来开始而已。
南北三处大捷,天下震动,🁷万民欢腾,大🕥汉民族的胜利是每一个臣民的荣耀🏎。在这样的时刻,如果刘彻还不开始自己的步伐,那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因此,严助、终军、司马相🁷如、卫青四人一战封侯这样的佳话,虽然在朝中大臣们口中说起来,是有些封赏😾过重了。但皇帝对这些言语并不🗁😦🃩加以理睬,听着某些人口中酸溜溜的议论,刘彻心中其实非常得意。
只所以钦定的赏格这么重,就是因为他们取得的这些胜利,对跃跃欲试的皇帝📻☚来说,真是太及时,大重要了。
“他们这些腐朽的家伙,等着瞧吧!有他们哭的日子,等到朕的新班🝻🐕子开始锐意进取,全面铺开的时候,他们就只有看热闹的份了。哈哈!”
说出这句话时的皇帝眉飞色舞,气势磅礴。🖬🕩在对面的元召暗自叹了口气。这位皇帝心中的猛虎开始张牙舞爪啦!本来它还是要睡上几年的,是自己提前把它唤☈♃醒了,也不知道这样的开始是好事还是坏事?
今日宣室阁中并没有外人,侍立在一旁的只🖬🕩有东方朔和韩嫣🕿🏛🚶。在这几年中,他们两个人,算是皇帝最贴身的随侍了。
元召今天是来谢恩的。这一轮赏赐下来,刘彻对于只给他加了一个“秘书长”📻☚的头衔,似乎觉得有些过意不去,遂悄悄的把长乐侯的食邑给加了五千户,这样一来,元召的实际封邑已经到了八千户之多,离真正的万户侯,只是一步之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