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Z小说>灵异>重生之征战岁月 > 第七百五十八章 秣兵厉马
    第七百五十八章秣兵厉马

    唐秋离在东北和华北给日军重重两击,打得日本国内鸡飞狗跳,处理完几个替罪羊,发泄完心头的怒气,裕仁天皇又杀气腾腾的颁布征召令,准备把日本陆军扩大到二百万人左右的规模,这就是全国总动员令。(_--)

    同时,他又给海军方面下达密令,鉴于帝国在支那北方的发展趋势不十分理想,海军方面,要做好南下东南亚的准备,目前的国际形势,十分有利于帝国把军事实力,扩展到英美等国传统势力范围,必要时,不惜与英美一战。

    日本国内的战争情绪,又被裕仁天皇的一封诏书,再次煽动起来,各征兵站内,挤满了参军的狂热日本青年,战争资源被最大限度动员起来,日本人的战争机器,又一次开足马力,隆隆转动起来,裕仁天皇不是不想马上夺回华北,可华北派遣军的骨架被唐秋离打散,关东军被打得只剩下半口气,他只能用几个月的时间,来恢复元气,再与唐秋离进行决战。

    新任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大将,带着复杂的心绪,从本土乘坐飞机赶赴关东军总部所在地新京,虽然天皇陛下给了他两个多月的准备时间,可他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关东军把各地兵力抽调一空,造成后方空虚,以至于抗联武装遍地开花,到处袭击关东军的分散据点,捕捉满洲国政务人员,渐成燎原之势。

    二是山海关一战,把关东军的骨干部队,基本上打光了,新补充来的部队战斗力成问题,用于清剿抗联的红胡子可以,用来与支那魔鬼唐秋离的**师对阵,植田谦吉心里还真没有底儿,虽然天皇陛下答应,将关东军的兵力,增加到一百二十万人左右,可数量与质量不成正比。

    植田谦吉刚到新京,就看到参谋部送来的,有关满洲各地抗联活动日益猖獗的报告,至七月十日统计,关东军各地守备队遭袭击事件,共计发生一千余起,战死帝国士兵一万七千余人,满洲国在当地的政权,悉数被摧毁,一大批忠于帝国的满洲人被枪毙,满洲混乱的形势,已经严重影响了帝国的根本利益。

    据情报显示,抗联部队的装备和战斗力,已经大大增强,成为帝国在满洲统治的心腹大患,植田谦吉脑袋涨大几圈儿,经过几天的军事会议,他还是理清了头绪,目前,帝国最大的敌人,是活动在满洲腹地的抗联武装,至于陈兵锦州和凌海一线的唐秋离部队,暂时没有大规模军事进攻的迹象。

    为此,植田谦吉给裕仁天皇去了一份秘密奏折,“天皇陛下,臣植田谦吉顿拜,经臣与部下多日秘密会议商谈结果,目前在满洲的关键问题,是彻底解决抗联武装的存在,支那魔鬼唐秋离是外患,抗联的红胡子是内忧,内忧不除,何谈抵御外患,因此,目前关东军部队的全部精力,应当用于剿灭抗联武装,恢复满洲的秩序,原定于本年度十月初,发动对盘踞锦州之华北**师部队的进攻,定会拖延,请陛下恩准臣等所请”

    这实际上就是把收复辽西的战役,无限期推迟,裕仁天皇看到植田谦吉的奏折,长叹一声,他相信植田说的是实话,关东军即便是补充到原来的兵力,士兵的训练程度,也不足以与唐秋离部队打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战,平定了满洲的局势,也免得到时候拖植田谦吉的后腿儿。

    他在植田谦吉的奏折上御批:“此建议照准,望体恤朕恩,不负朕之厚望”得到天皇陛下恩准的植田谦吉,立即调动部队,开赴东北各地,执行对抗联武装的清剿任务,关东军大兵压境,东北抗联的处境,立刻困难起来,战斗异常残酷,东北抗日联军的严冬,提前到来。

    在得到东北情报站的情报后,深入东北全境的特战支队各部,在完成预定任务之后,按照师长唐秋离的指示,在关东军发动大规模清剿之前,已经分批撤离东北,返回华北地区,只有支队长唐秋泉,带着楚天分队和另一个分队,共计五百六十多人,不但没有撤离,反而往东满中苏边境一带的绥芬河、东宁一带急进。

    沿途,尽量隐藏行踪,避免与关东军和满洲**部队发生冲突,行踪诡秘,唐秋泉是在执行一项特殊的秘密使命,整个东进的特战部队,只有他一个人知道这次绝密任务的具体内容,就是唐秋离用暗语下达的命令“春天已到,玫瑰花开”

    辽西锦州前线的相对平静,让唐秋离有更多的时间,来从容调整部署,整顿后方,为下一次大规模作战,打下人力和物质基础,关东军对抗联部队频下重手,是他意料之中也是希望发生的事情,也可以说是他一手策划的。

    七月十四日,唐秋离下达命令,调刘铁汉的东指部队,离开天津,赶赴锦州防线,接替冯继武娘子关兵团,**师直属兵团在锦州前线的所有防务,孙振邦兵团,继续留在锦州,这样,在锦州前线,就有**师两个兵团二十八万人的兵力,可以保持对关东军的相对压力,也可抵御关东军大规模的进攻。

    而刘铁汉的东指部队,战士绝大多数是原东北军士兵,调他们到锦州,遥望故乡家园,还在小鬼子的铁蹄践踏之下,父老乡亲还在遭受着亡国奴的屈辱,有家回不得,双眼垂泪,恨不得马上杀回家乡,一旦战事爆发,不用战前动员,东指部队的全体战士,还不红着眼杀日本人,这股爆发出的杀气,可以无坚不摧,这是唐秋离调动东指部队到锦州前线的深层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