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联络
鹤壁失守,五十三师孤军奋战,以一万多条生命为代价,阻击了日军两个多小时,这是宝贵的两个多小时,倘若第八军团汤恩伯能利用这两个多小时,调整战略部署,把主力部队都压到新乡防线,日军的南下脚步,就会止步于新乡,最起码,能阻击日军几天,为战区总指挥唐秋离,赢得增援河南战场的时间。
可是,没有,自河南战场突然开打以来,唐秋离再也没有联系上第八军团军团长汤恩伯,河南具体战况不明,各地情报站发回的情报,都是有关战斗结局的,一个个不好的消息传来,鹤壁又失守了,他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新乡,如果新乡防线能阻击日军三到五天,他可以调徐州的苏鲁守备兵团张自忠部(原二十九军改编),驰援郑州。
可是,这个汤恩伯,一直没有联系上,他在什么位置指挥部队,具体部署有哪些,新乡的防务究竟如何?唐秋离完全不知道,他只好命令情报处长于得水,命令新乡情报站负责人,以战区指挥部联络官的身份,直接和负责新乡防务的中央军最高指挥官取得联系,立即开通和战区指挥部的电台沟通,要快,他急需了解新乡的具体情况。
他预感到,连下两城,击溃或者是全歼四个中央军师的日军,士气正盛,攻势如虹,留给他的时间不多,有个问题他很疑惑,华北的日军,为何具有如此的战斗力和攻击力,几个小时之内,以九万多兵力,接连击溃四个师的中央军五万余人,他和在新乡的曹光图一样,都还不知道安阳和鹤壁失守的真正原因。
**师情报处新乡情报站负责人,穿过风雨飘摇,一片灾难来临气氛的新乡街道,随处可见逃离城市的人流,安阳和鹤壁失守,五万余中央军全军覆灭的凶信,像是长了黑色翅膀一样,满城流传,更加重了市民的恐慌,大户人家大车小辆举家外逃,普通百姓,扶老携幼,跟着亡命。
幸运的是,他第一个就找到了一三零师曹光图部,在新乡城内的留守处,可是,师长曹光图不在,留守处的军官,听说是战区总指挥唐秋离的联络官,不敢怠慢,立即把他送到了一三零师前沿指挥所,师长曹光图听他说完,微微一愣,战区最高长官,要和自己直接联系,这有点儿不大符合程序。
事情紧急,新乡情报站的负责人,已经开通了随身携带的电台,把和一三零师师长曹光图联系上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发回师指,唐秋离第一封电报,直接询问曹光图:“曹师长,关于安阳和鹤壁失守的真正原因,你是否清楚?”曹光图如实回答:“总指挥勋鉴,职部一直关注安阳和鹤壁的战事,迄今为止,没有见到一名从两处溃败下来的士兵,具体情况不明,职部亦觉此事甚是怪异?”
接到电报的唐秋离一愣,日军以九万余人,几个小时之内,就吃掉了中央军五万余人,这事儿是有点怪,不可思议,他不及更多的考虑,有发了第二封电报:“曹师长,汤军团长现在的指挥位置在那里?如何才能取得联系?”
曹光图看完电报,苦笑一下,接着回电:“总指挥勋鉴,自安阳战事骤起,除接到军团长严令职部死守新乡的命令之外,现已与军团部失去联系,汤军团长情况不明。”这回轮到唐秋离发愣了,怎么可能,属下的部队还在战线,中央军河南最高指挥机关却下落不明,离奇得让人难以置信,他娘的,汤恩伯这是在搞什么鬼?
没等他再去电报,曹光图的电报却先来了,“总指挥勋鉴,日军已经抵近我一三零师前沿阵地,职部要指挥战斗,具体情况稍后再报,请总指挥放心,我一三零师全体一万二千余官兵,定当和友邻部队六十一师、六十七师一道,死守新乡防线,纵然血染疆场,战至最后一人,亦在所不惜。”
唐秋离松了一口气,新乡有第八军团三个师防守,支持三到五天不成问题,尤其是这个师长曹光图,从来往电文里,感受到了一种真正军人的铁血意味,新乡有此人,可保暂时无虞,他马上命令在江苏徐州一带布防的张自忠部队,星夜西进,赶往郑州增援。
他马上回去一份电报:“曹师长,请善自珍重,日军凶悍,自身安危实为重要,指挥部不可距离前沿阵地过近,新乡防线有赖与你,另有一事提醒,以我与日军多年作战的经验,日军多以凶猛炮击为进攻前之手段,意在消耗我有生力量,后以大量步兵做不间断之凶猛突击,你部宜依托有利工事固守,敌我兵力悬殊,不可冒然发起反突击。”
“但可以黑夜为掩护,组织小股部队进行偷袭和骚扰,意在疲惫日军,具体战法,请曹师长自行定夺,请将我之意见,转达另外两位师长知晓,我以紧急调集援兵,星夜驰援郑州方向,另,汤军团长是否有消息,可有后续援兵到达?”唐秋离之所以追发这一封电报,是害怕曹光图不了解日军的底细,吃了日军炮兵的亏,人都拼光了,拿什么守阵地?
无论是人在太行山区的唐秋离,还是身在新乡的曹光图,他们都没有想到,一三零师左右翼部队,六十一师和六十七师,接到的是和鹤壁防线的四十九师,王光普部一样的命令,相机撤退,保存实力为第一要务,曹光图还以为,自己和左右翼的兄弟部队拉起手来,把新乡变成一道日本鬼子难以逾越的铁门。
唐秋离手里还有一支部队,那就是部署在开封一线的黄河河南防线守备兵团苏景峰部,这两万九千余人,是他用来阻击日军东进山东的部队,他不敢动,日军一旦攻破郑州,西、东、南三个方向,都是可能选择的目标,另外,他还有深深的担忧,以不到三万人,迎击日军九万余人,兵力相差太悬殊,苏景峰的部队贸然上去,凶多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