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晴若在自己家见到京城有名的媒人婆时,危机感顿生!没想到她才十六岁,家里人就开始张罗这件事情,她还以为可以拖上一两年呢。如今看来,她不得不向父母表明态度,只是不能一上来就说自己不婚,要采用怀柔政策。
晚饭的时候,杜晴若试探地对父母撒娇:“爹,娘,女儿不想出嫁,我就想在家里好好陪着你们。”
曾慧云还当她是见到媒人以后害羞呢,笑着说:“哪有姑娘家不嫁人的呀,你以为父母可以养你一辈子吗?”
杜晴若又换了个说法:“那我现在不嫁人也可以养活自己呀。”她手里的钱都够一家人吃喝无忧了。
杜启明倒是愿意养她一辈子,但是这个事关女儿后半生的幸福,他当然不会跳出来跟妻子唱反调,于是耐心地给她解释:“这个跟你养不养活自己没有关系,爹和娘都会变老,不能一直看着你。爹希望你能找到一个知心人,以后可以代替我们爱护你照顾你。”说着说着,他也有点心酸,自己养了那么大的女儿也不知道会被哪头猪拱走呢。
杜晴若知道他们不会轻易改变想法,就想找别的由头拖延一下。
只见她低着头,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幽幽地说:“若是以后所托非人,我还不如自己一个人呢。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我听说有的男子会在外人面前表现得像个谦谦君子,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又骂又打。”又装出一副委曲求全的模样看着自己爹娘:“不过晴儿以后嫁人了,就要听夫君的话,还要侍奉公婆,即便是遭人打骂也不能有所怨言。”
“他敢!”杜启明一想到这个场面就气到不能自已,重重地搁下筷子向她保证:“你的夫婿以后敢骂你,还敢对你动手,你尽管告诉爹爹,爹给你出头。”不仅是他,就连一旁的熙哥儿和元哥儿也挥着拳头表示,若是将来姐夫敢欺负大姐,他们会让他知道,杜家男人的拳头可不会客气。
说完以后,杜启明更不放心了。这未来女婿的人选得好好筛选,还有婆家也得好好挑,千万不能让自己女儿受委屈。看来,还是不能找京城外面的,离得远了自己鞭长莫及,必须得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才安心。
要不,干脆效仿自己的舅舅,在自己手下找个年轻的才俊来当女婿?有了自己这个上司加泰山,晴姐儿的夫婿自然不敢欺负她。自己还可以帮忙在内城置个宅子,小两口就住在离家不远的地方,还能常常回家吃饭。
徐敏去年也成亲了,她的丈夫正好就在礼部辖下的鸿胪寺任职。那个小伙子精通多种外语,是个外交的人才,还曾经翻译过不少外国的诗集,徐敏就是看了他的译本以后对其心生仰慕。
外国的语言文化与大齐相差甚远,他都能翻译得如此信达雅,可见不仅擅长外语,更是满腹文采。徐敏从来都对充满才气之人没有抵抗力,她还偷偷地去鸿胪寺看过他,那男子长得也斯文,十分前卫地带着一副眼镜。大齐有玻璃自然能造眼镜,但是年轻人中戴的也不多,多数是老头戴着老花镜。徐敏也不嫌奇怪,还觉得这人十分独特。
徐恺和长公主待她如珠如宝,本来希望把她多留几年,既然她有中意之人,就把那男子的人品家世都查探清楚,发现对方也是个正派之人,而且父母由兄长奉养,不跟随在京城,当即更加满意。后来徐恺找机会问了那下属的意思,又安排两人见了几次面,发现两个年轻人也算情投意合,就给他们定了下了婚事。成亲以后,小两口就住在离公主府不远的新宅子,走路就能回家看父母呢。
杜启明由此得到启发,决定好好地发掘下手下的人才。不过曾慧云不看好他这个做法,杜启明不像他舅舅,手下本来就没几个人,更何况现在的官员都是通过科举考进来的,大部分都超过二十,也都娶妻生子。偶尔有那么一两个年少中举的神童,也轮不到杜家,早就被其他的世家预定了。她倒是另辟蹊径,想到自己娘家也有不少人脉,希望通过他们来帮晴姐儿选个好夫婿。
杜晴若不知道她父母已经开始广撒网了,但是她也不会坐以待毙,于是总时不时地在人前面带忧郁地唉声叹气,别人问她缘由,她也只摇摇头不肯说。
过了一段时间,她的父母也忍不住了,问她到底有什么烦心事。她只说:“一想到以后要嫁人,心里就不是滋味。”没等别人来劝她,又作泫然欲泣状:“以前在江南的时候常常想着,若是能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永远不要分开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