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皱着眉沉思,朱标见老朱犹豫,亦趁热打铁道:“爹,五弟说的很对。”
“‘一切以大明利益为重’啊!”
朱标的这句话让老朱心中的天平瞬间倾斜,最终还是身为皇帝的立场占了上风,老朱终于点头道:“……行吧,既然如此,那咱就捏着鼻子,饶过了那些庸官罢。”
他想了想,自己还加码道:“涉事的贪官杀了不饶,那些本来诛连的九族,就全都改成发配吧。好歹也是咱华夏子民,就算是罪民,也比域外的那些蛮夷好上太多。”
“父皇圣明!”朱标与朱肃对视一眼,同时对老朱拱手道。
说得老朱松口,朱肃只觉皆大欢喜。现在大明的人口极度紧缺,若任由老朱兴起大案,诛连个几万几十万,对华夏民族来说实在是不可承受之痛。还不如让这些人为后人发挥最后的余热,就算是去劳动改造当个苦力,也比直接一刀杀了好过太多。
朱肃离开宫门,停在门口的马车旁,方孝孺正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急的团团转圈。见朱肃满面喜色的出来,他心底一松,满怀企盼的问道:“师尊,不知家父……”
“放心吧。父皇已经下了圣旨,只要没有沾染贪腐之事,皆可网开一面,免去死罪,以示与主犯之区别。”
“不过对空印之事视而不见,仍要处罚。去职和刑杖是难免的了,日后还要发配域外,为大明实边。这已经是最为宽大的处理了。”
朱肃有些抱歉的看向方孝孺。
方孝孺仔细的听着,泪水已是喷薄而出。“能保得家父一条性命,已然是皇恩浩荡!弟子……不,草民,草民谢过陛下天恩!”他俯身下跪,结结实实朝着皇宫方向叩了几个响头。
朱肃看在眼里,也觉感慨万千。方孝孺的父亲,便是济宁知府方克勤,属于被卷入空印案的官员中,争议最大的几人之一。
方克勤为人勤俭,于济宁任知府期间,每巡行属县,连百姓的一杯水也不肯接受。为人虽然迂腐,却恪守儒家品行,德行颇受百姓敬重。
只是终究没有过人之才,并没有看出空印之弊,也没发现麾下的属官利用空印牟取私利的事,因而受到了牵连,被捕拿入了诏狱中。
和郑世利的兄长郑世元一样,都属于虽然有德行,但却没什么能力,没能发现手下人拿空印的事做的文章,因此被牵连进来的清官。
老朱说他们是“庸官”,倒也没有说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