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琴是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典型代表,无论是它的造型、制作材料,还是它的音质音色、音乐表现风格和演奏方法,均体现着蒙古族的性格内涵,充分反映了蒙古族游牧生活的历史形态,表达着蒙古族对自然宇宙哲学性的思考和体悟。
蒙古族马头琴历史悠久,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马头琴就已存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马头琴形成了带有鲜明地域色彩的不同流派,这些流派又与蒙古族内部和外部的聚散离合以及历史变迁密切相关。可以说,马头琴伴随着蒙古族从草原和历史的远处一路走来,其中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马头琴不但在一些正式和隆重场合演奏,也出现在民间的婚典仪典和亲友聚会等日常活动中;既可为歌伴奏,亦可独奏曲目。马头琴具有深厚的社会和民俗传统基础,发挥着传播文化、陶冶情操、移风易俗等社会功能。
马头琴的传统曲目多从民歌中演化而来,可分为五类:
1.原生民歌,如《朱色恋》、《八雅铃》;
2.英雄史诗曲牌,如《奔马调》、《打仗调》;
3.马步调,即表现马形象的曲调;
4.从民歌发展而来的琴曲,如《荷银花》、《莫德烈》等;
5.汉族古老曲调,如《普安咒》、《柳青娘》等。
马头琴在蒙古族文化中极受尊崇,已成为蒙古族文化极为重要的表现形式。近几十年来,马头琴的发展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历史上马头琴有四大传统演奏流派,每一种演奏流派都有自己传统的演奏曲目。但时至今日,马头琴传承人日渐稀少,曲目失传现象严重,保护工作已刻不容缓。
……
蒙古族四胡,蒙古语称“侯勒”、“胡兀尔”、“胡尔”,康熙朝编纂的《律吕正义后编》中称之为“提琴”。
蒙古族四胡是最具蒙古族特色的乐器之一,分高音四胡、中音四胡和低音四胡三类。高音四胡音色明快、脆亮,多用于独奏、重奏、合奏;中低音四胡音色浑厚、圆润,擅长演奏抒情性乐曲,并主要为科尔沁民族说唱艺术乌力格尔和好来宝伴奏。它们在蒙古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蒙古族四胡代表性曲目有《赶路》、《八音》、《阿斯尔》(以上为大四胡)、《莫德列马》、《弯弯曲曲的葡萄藤》、《荷英花》(以上为小四胡)等。
蒙古族四胡文化积淀丰厚,表现力丰富,技艺自成一体,旋律悠扬、古朴,是从事半农半牧生产方式的蒙古族人民杰出的音乐创造,在蒙古族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元朝以后,四胡艺术广泛流传,曾一度风靡于内蒙古自治区、聊宁、吉林、黑龙江和华北等汉族聚居地区,对汉族民间说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位于科尔沁草原腹地的通辽市是目前四胡艺术最为繁盛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