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园包子距今已有八十多年历史,早在清光绪年间,因内江富商郑贤源的家传私房菜一品点心,皮料、馅料与众不同、风味独特就广受食者好评。
后来,郑氏技艺的传承人郑均林到重庆等地谋生,把一品点心制作技艺带到重庆,一九三一年郑均林在九园食店任厨时,以一品点心为基础创制了九园包子。
九园包子与其他普通包子的做法完全不同,有着自己的独门绝技。以酱肉包子为例,选用最好的猪前夹肉,把瘦肉和肥肉剥离,然后将瘦肉和肥肉切成小块,在锅里炒制二十分钟,还要人工剁成0.5厘米大小颗粒的肉,馅要三分肥肉七分瘦肉,最后再回锅炒和加料。
提起九园包子的味道,让人舌下生津,说起吃九园包子的趣闻,令人回味无穷。
初夏,某君路过九园包子店,见刚出笼的包子洁白松泡,热气腾腾,香味四溢。
于是停下脚步买了一个包子,迫不及待的拿起玫瑰附油糖包子咬了一口,就被包子烫了背。
玫瑰附油糖包子的馅是用猪板油、冰糖制成,经过高温蒸制,糖油完全融化,一口咬去,糖油流出来,一不小心,糖流到了手腕上,此君觉得可惜,用舌头去添手腕,这一舔,喜剧就发生了,舌头舔手腕,手不自觉的往上一举,手上还拿着包子,包子随手举过肩时,化了的糖油液会继续流出来,这一流就刚好滴到了背上。
“包子烫背”也就成了一时的笑谈。九园包子在制作心馅时,首先要将三线肉洗净,切成条。
冬笋切成小颗:锅烧辣放熟猪油,下肉条炒至六成熟,放料酒、酱油、盐、甜酱、黄葱,继续炒至九成熟时,再放冬笋,稍炒后起锅,拣出黄葱。
将炒好的肉,切成绿豆大的颗粒,加味精、胡椒粉、麻油、酱油、姜米、白糖拌和均匀,放入葱颗制成酱肉馅。
其次是将猪板油去皮,切成0.7厘米大的小粒:冰糖捣碎成芝麻大小:蜜饯分别切成颗;桃仁去皮以化油温火炸酥,捣碎;芝麻炒香,碾成粗末。
然后将所有心子用料合均匀制成附油馅。制面皮时,首先要将面粉放入盆内加冷水200克,放入老酵、牛奶饴糖反复揉匀,发酵约1.5小时。
冬季时,时间略微稍长。发至膨胀柔软如棉时,置案板上再加白糖,苏打、泡打粉,揩碱去酸味。
把发面揉匀搓条,分成16个小剂,撤上扑粉,压成中间厚边上稍薄的圆形面皮。
成形时要将心馅包进面皮,每个包40克,捏成花瓣均匀的十三个折。
咸的中间留一个圆窝;甜的捏封口,然后垫上一层洗净的菜叶或白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