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个颇为神秘的门派,它起源于临清的某个望族世家,与中国人固有的侠义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走的是刚猛一派,用起来却颇有些太极八卦的感觉;它发展于乱世,曾名扬于京沪,但如今大部分的门人却隐于临清一隅,过着平淡的生活。
这就是临清肘捶门,一个渐渐的被人们遗忘的功夫。肘捶的创始人名叫张东槐,一八四四年出生于临清与冠县交界的唐元乡瑶坡村。据《临清县志》记载,张家在当地算得上是名门望族——张东槐的父亲张汝滨为邑痒生(即府州县学的学生,相当于秀才),写得一手好字,颇得当地知县的赏识。不仅如此,张汝滨还精通易理和中医,在当地是有名的大夫。
张东槐出生后,跟着父亲学过周易和医学,还曾经跟着伯祖父学习一些拳脚功夫。在当时的瑶坡村,除了世代望族张家之外,还有另一个颇有点背景的家族。
申孝生,临清肘捶的第五代传人,也是肘捶门中掌握了所有肘捶技法的唯一传人。
说起自己的祖师爷张东槐,65岁的申孝生师傅颇有些激动:“在当时的村里有俩兄弟,算得上是当地的恶霸了,一个叫七阎王,一个叫八大王。这俩恶霸会点功夫,就专门欺压村里的果农。有一年,这俩恶霸看中了村里一对孤儿寡母家的果园,开始不断的欺负他们,要其交出果园。而此时的张东槐,虽然会点功夫,却知道自己的功夫未必能对付得了恶霸。于是一怒之下离家出走,到处寻找名师侠士,去跟他们学习各种武术,并自创了一套功夫。几年后,学艺归来的张东槐回到村里的第一件事,就是好好教训了那两个恶霸。“当时祖师爷跟他俩一交手,所有围观的人都愣住了,因为祖师爷的功夫很独特,看起来像是太极八卦那种推手,但是速度快,力量猛,把俩恶霸打的从此不敢回村了。”
申孝生说,张东槐的这套功夫,就是后来的肘捶。张东槐行侠仗义,利用自己独创功夫击败恶霸的消息,迅速的传遍了当地,因此许多年轻人都愿意拜在张东槐的门下,求张东槐教授这门功夫。肘捶之名,也因此传播于整个鲁西地区。
临清人自古就有尚武习俗,舞枪弄棒在这里不是稀罕事儿。临清的拳种,创建历史最久远的当属五代十国的潭腿,而明清时期,六步大架(大鸿拳)、肘捶、梅花拳和二郎拳等都在当时名噪一时,临清也由此成为鲁西武学圣地。在这样一个尚武习俗颇浓的地方,张东槐独创的肘捶,在创立之初难免要遭到“挑战”。
“来挑战的人很多,其中有的人是希望切磋印证功夫,也有的就是想灭了肘捶的威风,把这门功夫彻底灭掉。”申孝生说。
在来挑战张东槐的人中,最大的“腕儿”,莫过于晚清末科武举人于跃周(一说为于跃舟)。
1893年的一天,于跃周来到张东槐家的药铺,见张东槐正在柜台后抓药,便毫不客气地走上前去,将一枚铜钱拍在柜台上说:“掌柜的,给我抓服药。”说完转身就走,张东槐低下头看时,发现这枚铜钱已经被嵌在了柜台内。
“这就是叫板,给祖师爷下战书,其目的就是试试祖师爷的功夫和胆气。”申孝生说,当时的张东槐只说了句:“留步。”
随后,一掌拍在柜台上,原本已嵌在柜台上的铜钱弹了起来,张东槐顺手抓住铜钱塞给了于跃周。于跃周刚接过铜钱,顿感一股力量将自己托起,自己彪壮的身体给身材瘦弱的张东槐提到了柜台里,手法之快令于跃周大惊失色。而这时,于跃周才明白自己遇到的是个“硬手”。
“后来,于跃周又找来朋友,当时的临清捕头刘汝勤,结果哥俩被张东槐打得落花流水。”申孝生说,几次争斗后,于跃周和刘汝勤都被张东槐的为人和功夫所折服,最终拜在张东槐门下,成了肘捶门的第二代弟子,一时间来学肘捶的人便更多了。
时势不但可以造英雄,还可以更好的推广功夫。当年霍元甲、陈真等人无疑是被时势造出的英雄,而他们的迷踪拳则是被时势造出的功夫。同样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肘捶,也在乱世中得到了“推广”。
1898年,山东聊城冠县发生了“梨园屯教案”,而案发地距离瑶坡村,不过十几里地之遥,没人能够说得清张东槐是否参加了这次教案,但可以确信的是,张东槐的弟子们一定有人参加了义和团运动,并为张东槐带来了一场大麻烦。
申孝生告诉作者,在1900年义和团运动遭到镇压,而也是在这个时候,年仅57岁的张东槐“获疾而终”。后有江湖传言,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张东槐自杀,以自己一命来换取佑护门下义和团弟子的生命,东槐公的“义举”也因此在临清当地流传。张东槐过世后,他的两个弟子于跃周和刘汝勤接过了肘捶传承的重任,开始在临清地区广收弟子,传授肘捶。不单如此,二人还挑选了几个资质不错的弟子一起拆解肘捶,将原本张东槐传下的“老十趟”共210捶的肘捶简化成了新十趟肘捶(共计130捶)。于跃周和刘汝勤所收的弟子中,资质最为聪颖的,莫过于周子岩(名松山,子岩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