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Z小说>历史>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六百十九章 耳光与枣子(上)
    吃一堑,长一智。契丹在河曲大败,得到教训,改了一个办法,在黄河上大修战船粮艘,绵延数百里,侦候不绝,颇有些曹操当年百万雄狮下江南的味道。

    这条消息引起赵祯很大的困惑,契丹那来的造船技术?

    郑朗倒是知道的,他记得稍许契丹历史,又在契丹呆了很久,契丹大约的情况,郑朗能了解一二,答道:“陛下,可记得当初定安国如何与我朝联系的?”

    当时宋朝也搞不懂,甚至以为定安国乃是当初的渤海国,是渤海国的种,但规模远不及渤海国。直到郑朗返回,宋人才能这个定安国彻底弄清楚。

    赵祯说道:“他们自渤海来登州,谨见太宗皇帝。”

    “乘何而来?”

    “船……”

    “是船,但不是定安国百姓兴修的船舶,而是长白山临近鸭绿江各部兴修的船只。当时不但定安国,就是长白山各部对契丹多有不满,于是资助定安国来中国。定安国失败,我朝又败于高梁河,见复国无望,长白山各部才陆续投奔契丹,然至今还有一些部族对契丹不是很诚服。原先渤海国临近海滨与鸭绿江之地,从唐朝得到一些技术,会兴修海船,利用海船或渔或商。但自契丹占领渤海,控制鸭绿江入海口后,渤海诸族渐渐处在一种封闭的环境中,船舶技术多有遗失。蒲卢毛朵部投降契丹后,其部大王蒲辇以造舟人来献契丹。这些造舟人还保留着祖先一些技术,没有丢失。然海船技术多有遗失,剩下的多是江河船只。胜于契丹造船技术。此次契丹于大河之上,广造楼船,便是此部造舟人带领的。对我朝海外诸矿不足为害。纵然能造海舟,不过近海航行,想要航行到远方,契丹包括长白山各部,已经没有这种技术了。”

    赵祯额首。

    虽然郑朗契丹一行,让他很担心,收获也是巨大的。

    许多契丹宝贵的第一手情报,随着郑朗回归。也带了回来。又问道:“此次两军交战,孰胜孰败?”

    不大好回答。

    史上西夏是惨胜,然此次契丹有宁令哥这张王牌,也成为一个不可确定的因素。

    沉思片刻道:“不好说,但臣认为契丹败的机率很大。”

    “为何?”

    “主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