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七,赵祯又跑了一趟学士院。
郑朗与张方平替他想方设法一点点将节余冗官,但赵祯心太软心太软。
按照规矩,初考官评等时会刷掉一批士子,再到夏考官重新评等时又会刷掉一批,详定官核实名次时最后还要刷落一批士子。
这个过程要看皇帝最终需要多少进士,比如这一次赵祯说了,我只要两三百名进士,那么士子会很惨,三分之二以上的士子在三次评等中,会依次被刷落。若赵祯说了,几年未考,我刚登基,名额要放松一些,士子们春天到来。
应当春天到来。
在省试前赵祯就说过,略松一松,所以礼部考最终决出七百多名进士供殿试进一步诠落。
郑朗与张方平事起时,初评与复评进行过了,共决出五百六十二名,包括赵祯亲点了四五名,不是所有人都看的,将几份卷子拿过来看了看,不错,虽才粗,可质美。天知道质美在哪里!于是他将这几份卷子拿出来,落第的挪到末等,名次落后的往前挪了挪。就是皇帝,想要照顾,也不能做得太过份。
既然质美,做得不算过,考官也无议。
但到最后详定官核实这一关节,赵祯又进来了,说道:“此次士子表现良好,不诠选了,全择了吧。”
皇帝说话也未必算话,几个考官反对,赵祯于是将郑朗与张方平的事说了出来,很动感情地说:“士子一心为朕,奔波操劳。朕如何忍心看到他们一一诠落?”
几个考官锁院了,对外界情况不了解。听罢后,皆一一不能言。其中还有的,以前家中出身寒苦,多次科考才及第的,若当时就有这个举措,那怕做一个账房的什么,妻儿老小何必为自己招几十年罪受?
一个老年官吏擦着眼泪道:“主明臣贤哪,陛下。”
赵祯笑笑不答,虽然两小复又提出郭氏之事。让他很恼火,然而郑家子还是让他感到很温暖。忽然笑了起来。这个小家伙说自己心软,其实他比自己心更软。
徐徐道:“诸卿,所以朕很感动,不忍看到他们再诠落,若不是两选已决,朕还会宽松一些。”
“陛下,这个名额很高了。”另一名官吏说道。
七百多人,就是这一考一人不落。决出五百六十二名进士。只诠落了二百人左右,比起以往数年,是一个相当高的录取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