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是这两个作用,还不能让朝廷支持修新运河。除非朝廷同意将京都迁到齐州(济南)或者青州。
最主要作用是为了治黄河。
王棠又说道:“陛下,臣听闻新运河要修到沧州?”
“是有此事。”
“陛下,庆历年间,我们两国签订盟约,不得于边境各州修建任何堡寨或者其他工事,包括开挖塘泊河流,沧州已经临近幽州,贵国这样做,又是这么大的运河,已违反了当初的盟约。”
“王卿,这是不得己之举,富卿,你将治河地图拿出来给四位使者观看。”赵祯道。
没有办法。
理论上河北与开封还有楚州,开封海拨最高,其次楚州,最后是沧州,这是指平均海拨,从河流海拨来看,楚州与开封河平面高度相差不大,若再通过陡门调节,就可以实现淮水倒灌入黄河的策略。一部分促进汴水冬季通航能力,一部分就是冲刷黄河泥沙。治河主体一是通航灌溉,二是减少涝灾。种种调节措施,不仅针对河沙,也针对灌溉功能。旱季利用陡门,使北方河水充盈。涝季迅速泄水。无论海拨或者河面高度,沧州最低,又离出海口近,因此成了治河最重要的一环。
契丹担心也要选在沧州,因为离入海口近,能迅速泄水。若往西边退缩可以,契丹不好反对的,但退到西边去,就会成了郑朗所说的,离入海口远,再加上太行山诸水而来,河北还是会出事情。并且河水有了滞留时间,泥沙沉淀,北方诸湖泊会逐一消失,失去军事功能。
但契丹担心也合乎情理,一条大运河直接进入前线,对契丹没有帮助作用,除非契丹能练出一支水军,提高造船技术,可能吗?宋朝就能迅速利用这条运河,将各种武器粮草运到最前线,向契丹发起进攻。
事实宋朝对幽云十六州也一直念念不忘。
无论富弼怎么解释,几个使者就是不相信。
其实在自己国家内搞水利,管契丹什么事?
怎么办呢,软了,就得看入家脸sè。不但契丹是老大哥,就是后世阿三与小越,还对中国水利抗议呢。然后反复地解释,何必解释!连这样的国家也要解释,血xing与勇气去了哪里?
但契丹不是阿三与小越,真闹翻了,宋朝也会头痛的。
宴会不欢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