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Z小说>历史>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七百三十九章 种籽
    因此,今天的火炮,与儒家所谓的核心,是替未来种下了一粒种籽。

    欧阳修只能恨恨地退下,在想如何反驳郑朗的话,反正报纸上的文章,郑朗的能刊登,自己的同样能刊登。

    赵祯也不在意。

    不仅是郑朗与欧阳修此次学术冲突,为诗歌体,文章散文化,还有经义,这几年推陈出新,产生了无数争论。特别是报纸,每一期都看到士子们为这些争执大肆喷口水。

    究竟是谁的对,赵祯绝对不插言。如郑朗所说,这几年文章越写越好,赵祯的水准想插都插不进去。

    这次郑朗火拼文彦博,生生地将文彦博拉下马,让许多大臣倒吸冷气。

    憎恨的人不多。

    就事论事嘛,郑朗不顾言臣会弹劾,匆匆忙忙前面一脱险,后面从潭州返回京城,前去六塔河察看,反复提醒,也说了知错必改,并没有责怪两府宰相。

    但文彦博为了推卸责任,给狄青扣上种种莫须有的大帽子,用来达到转移臣民视线的目标,这种做法是不好的。并且这一年,出了那么多事,两府说一点错没有,那也是不可能的。

    就是如此,郑朗仅将矛头对准文彦博一人,未做任何牵连。

    隐隐地,又让大家看到前几年那个温润首相的影子,有的大臣还在心中感慨,这几年发生太多太多的事,若郑朗在朝堂上,还会如此?

    想得美好,若没侬智高之事,郑朗权控两府,再呆下去,出的乱子更大。

    郑朗达到目的,也要返回潭州了,临行前来到狄家,狄青同样在收拾行李,准备去延州。不想呆在京城这个伤心地了,因此带着所有家眷,准备一起搬到西北去。

    听郑朗到来,大开中门将郑朗迎了进去。

    到中厅后,狄青伏下,深施大礼,说道:“谢过郑相公。”

    都准备到陈州等死了,却没有想到郑朗为他回京,力挽狂澜,救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