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鱼洗,制造成本很低,成功率也很低,制了大约一百个,仅成功两个。
一个大铜盆子,盆内刻有四条鱼,摸它们的耳朵,盆内的水会自动喷到空中,恰似鱼活了起来,将水花溅得四处奔腾。
墙壁边上刻有原理图,盛水多少与表演者技术高低,使水面上出现四到八节波纹,铜质鱼洗上刻着四条鱼,四条鱼嘴与洗四节振动波对应起来,四条鱼嘴与鱼须对应于四条波腹,鱼洗经摩擦后喷水的四道水柱宛如从鱼嘴里喷出一样。也就是共振原理。
不但制造成功率低,还要表演者摩擦的节奏,其他观众上去摸,或者能成功,或者成功不了。工匠引着大家试了试,一个个连叫神奇。
至于原理,没一个人看懂。
共振是什么东东?
但这器械也是宋朝发明出来的,要更晚一些。
第二个是走马灯。
在一个或圆或方的灯笼中,插入一根线丝做主轴,轴上方安装了一叶轮,轴中央装二根交叉的铁丝,每根铁丝上粘贴人马或者故事剪纸,当灯笼点燃时,热气上升,形成空气流,推动叶轮旋转,于是剪纸随轮轴转动,它们的影子投射到灯笼纸罩上,从外面看,车驰马骤,团团不休。
不知道有没有出现,到南宋时很普及了,姜夔有诗曰,纷纷铁骑小回旋,幻出曹公大战车,若知英雄知底事,不教儿女戏灯前。正是写走马灯的。
也画了原理图,可看懂的人没有一个。
只觉得又很神奇。
怎么自己就转了?
第三个成本高昂了,凹凸镜,必须购买从大食进口来的玻璃,还要特厚的那种,后面刷上水银,再浇上铅水,细细打磨成各种凹凸面。效果也没有后来的西洋镜好,可是能起一些作用。
看了一下,一个个古怪的大笑起来。
到了第四间室,是针孔成像,一个密室里面,将光源从一小孔里放射出来,光源另端挂上一幅幅画,慢慢摇动,就象放小电影一样,只是画面是倒立的,影像也不清楚。但在宋代唉。能不让人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