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王又约定。新任高车归义王,当从高车十二归义侯中,由部落联盟并汉庭,共同推选。
并将此项制度,不断延续乃至发扬光大,形成“祖制”。
一旦高车部落习惯了推选制度。必会传承有序。降低老王去世后,兵乱四起,各部互相攻伐,联盟随即瓦解的风险。
轮流推选制度,也能有效防止一家独大。汉庭的介入,如同西域都护府,防止小国被大国所并。
使高车中郎将,与汉廷“使者校尉”,有异曲同工之妙。
毫不客气的说。大汉的使者校尉,在举目皆是奴隶国度的暗淡星空下,以封建制度的先进性而言,绝对是维系区域稳定的中坚力量。
当然,对封建体质的种种先进性,部落联盟最直观的体验,便是与之打交道的汉人官吏。
换言之。首任使高车中郎将的人选。直接关系到“推选制度”成败与否。
刘备必须慎重。
现任西林令阎柔,是蓟王心中不二之选。
唯一掣肘,阎柔名声在外。乃是众所周知,直少年时便追随刘备的肱骨家臣。若堂而皇之,调任高车中郎将,恐遭人非议。尤其在蓟国再并五县,举世瞩目之际。不可轻易落人口实。
况且,西林邑二万余户牧人,豢养三十万匹各式良马,干系重大。民情政务,皆需阎柔打理。急切间,亦难假他人之手。
知主公刘备忧心使高车中郎将人选。阎柔、阎志二人,遂向刘备举荐了幽州渔阳人,鲜于辅、鲜于银。
二人久居边郡,与胡人常有往来。熟悉胡人习俗,又颇知兵事。最关键,与蓟王并无交集。乃野士白身。刘备见过甚喜,荐于幽州牧王允当面。由王允表为使高车中郎将、副中郎将。治白檀城,掌使高车,处理与之有关事务。
一言蔽之。正副中郎将,兼有“使节”性质。
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