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阳之战”】
主帅另一支北魏军队,准备打响“义阳之战”的元英,还在今天信阳一带奋力厮杀。他要对付的,是和钟离城地位相等的大城义阳,要对付的人,是南朝了不起的名将,蔡道恭,为阻断南梁外来援军,元英派遣大将元逞领兵驻扎樊城(今湖北襄樊)。
开春三月,被冬日雪水、清明春雨浇灌过的漫山遍野,红花绿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就着现今中国毛尖茶叶最好的山地布阵,元逞不辱使命,率部众果断出击梁武帝派来增援的部队,斩俘敌军4000余人。
司州刺史蔡道恭还在义阳城辛苦支撑,他和麾下军士三千多人,不乏守城的勇气和战斗力,可外援不济,城中缺粮少柴,就快断炊了。元英部队围城一百多天,眼看着要打持久战。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义阳城,义阳,素有“三省通衢“之称,位于今天信阳和信阳偏西的位置,东邻安徽,南与湖北接壤,左扼两淮,右控江汉,自古是江淮、河汉战略要地,乃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早年时候的梁武帝萧衍足够优秀,尤其在用人选将方面,堪称高手。朝中,他重用范云,范云死后,所有人以为拥戴之功第一、深得帝王欢心的沈约,能坐上南梁执政的第一把交椅,可结果却是尚书左丞徐勉和右卫将军周舍上位,同参国政,二人执政多年,俱称贤相,经常留在朝中理事,很少有休息的时间。有一次徐勉回自家,可能是太憔悴又有些生疏,院中的狗惊叫不止,徐勉每次起草奏表,抄毕后马上把初稿烧掉。周舍参与朝廷机密大事二十多年,没有离开武帝萧衍身边,凡国史、诏诰、仪礼、法律、军旅筹谋策划等,他都亲自掌管,同别人言谈逗笑,终日不停,但是丝毫不泄露一点机密,众人尤其佩服他。梁武帝萧衍有慧眼识人的本事,梁建国伊始,他晓得义阳的分量,在选人支援义阳时候,他很是动了一番脑筋,结果就是,老成持重的曹景宗和初出茅庐不怕虎的年轻将领王僧炳分别领兵,增援义阳。王僧炳自然在前,曹景宗在后面,北魏主帅元英早派出元逞在樊城摆下军阵迎敌,王僧炳远道而来,不及休整,贸然进军,被元逞部众一阵猛打惨败,将士死伤大半,剩余的落荒而逃。
蔡道恭听闻这个消息,这压死骆驼的最后一个坏消息,他扛不住病倒了,尽管有一万个舍不得,命运之神还是在五月初八这天夺走他的性命。义阳城主帅,换成其堂弟蔡灵恩。蔡道恭弥留之际,把担任骁骑将军的蔡灵恩、担任尚书郎的侄子蔡僧勰,以及数十位亲信将佐悉数召来,他眼含热泪,言辞恳切,说道:“我受国家厚恩,却不能抵御、诛灭北方寇贼,现在天不假命,我病入膏肓,命不久矣。之所以叫你们过来,实在是我心有牵绊,只能恳请你们替我完成志向,恳请你们舍生取义,哪怕战死也要捍卫我义阳军名节大义,不让我这个南朝老朽死有遗恨,谨记、谨记!“众人听完感动落泪,义阳和朝廷失去音信多时,蔡道恭病逝,众人只好推戴其堂弟蔡灵恩暂代司州事务,布置城防。
可战争的残酷性就在于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好在义阳城城墙坚固如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元英大军在城外攻城一百多天,人人乏困,加上外围南朝名将曹景宗虎视眈眈,他貌似迁延不进,可人家毕竟不是来玩耍游猎的,他在寻找机会,也在等待机会,北魏孤军远道而来,久久拖延,粮草即将告罄,所以元英打算暂时撤退,补充军需物资,只留下部分军队堵截南梁粮草增援,不出三个月,义阳城不攻自破。正当他这么打算,上天有意,城内细作传来蔡道恭病死的确切消息,元英一边嘴角上扬,潇洒一笑,然后拔剑出鞘,眼睛紧紧盯住剑的另一端,剑眉轻挑,眼若宝光,轻声说道:“天助我也!”即刻布置魏军,昼夜不息攻城,他还另外追加1000人,去到隘口处阻挡曹景宗。
南梁援军主帅曹景宗收到蔡道恭病死消息比元英晚了好几天,还听说元英攻城愈极,并在险路上追加人马堵截自己,于是不敢贸然救援,他怕一旦义阳城破,自己反而成了孤军,于是按兵不动,上书梁武帝再派部队增援义阳。
南梁武帝萧衍坐在建康宫宽大气派的大殿主位,痛心疾首,自从当上皇帝,他胖了,看上去老了许多。萧衍一手握着蔡道恭病死的黑色文书,一手拿捏曹景宗奏请援兵的表书,又悲又气,整整一天没有用膳。第二天,他收拾好情绪,亲手诏命大将马仙琕领兵五千持节驰援义阳。
“你到了前线,万不可学那曹景宗持观望态度,急火猛攻,务必保全义阳,切记、切记!”马仙琕领命领兵来到前线,兵势甚锐。
可是,他的对手元英不是怂人,而是善于谋兵布局且敢打狠仗,留着北魏武帝拓跋焘血液的中山王元英,我们常听人说,不怕遇强则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曹景宗不是猪,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缩头乌龟。
北魏元英之前为了对付曹景宗,在雅山(今河南桐柏境内)一带构筑工事,因为曹将军总是按兵不动,雅山的防御工事就显得多余。马仙埤虽然是干将,可毕竟初来乍到,所以不清楚雅山大有玄机。况且元英故意用障眼法,在雅山设下埋伏,像这里空荡荡没有人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