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怕是有五两上下,这东西在我这里可卖不上价,倒是送到道观去,或是笔墨铺子更值钱些,这样你看着店铺,老婆子我走一趟,我家老三媳妇家的侄子就在书铺,我帮你送出去,走熟人也能少压点价钱。”
这哪里是压价不压价的事儿,这是帮着担下了风险。沈依依又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娃娃,即使穿来日子不长,可因为有记忆,理顺之后,该懂的都懂。所以她二话不说,对着三婆婆很是端正的行了个礼,懂事的说到:
“多谢三婆婆了,等着我爷爷好了,我让他给你家多念几回经。”
“那可感情好,你爷爷这本事,在咱们这一片那可是数得着的,到底是正紧的道观出来的,就是不一样,比那些神婆可周全多了。明年就是你三爷爷六十阴寿,我就等他来帮忙了。”
说完,三婆婆就撇下了沈依依,快步的往西面文庙的方向去。而她的效率也不是一般的利索,这边沈依依刚帮着将门口的东西摆放整齐,将自己带来的东西归置到各处,那头三婆婆已经顺利完成任务归来了,那脸上的笑一看就知道,怕是价钱不低。
“看看,625个钱,正好五两,说来这笔墨铺子就是挣钱啊,收才2两银子一斤(16两一斤),卖倒是要2两7钱,可惜了,咱们没这份本事吃这口饭。”
听到三婆婆这不咸不淡的唠叨,虽说知道三婆婆不过是闲话罢了,有口无心。可沈依依心里却依然有几分颓然,这就是古代啊,等级太分明了。什么人做什么生意,像是笔墨铺子这样的,没有个功名那是开不成的。就是三婆婆这样的铺子,若是没有庞大的人脉支撑,没个在衙门当捕快的儿子,也一样开不安稳。所以她们家这样的,出路在哪儿呢?
茫然的想头在沈依依的脑子里一闪而过,等着三婆婆将两边的钱合拢,往她的手里一塞,什么念头都抛到了脑后,只欣喜的看着这钱发笑。
“811个钱,今儿可是大收获。”
“可不是,赶紧的回去吧。多买点米,也好让家里的那些奶娃子多吃几口。”
“回去正好路过米铺,我这是算好了来的。”
手里有了钱,沈依依说话也轻快了起来,数出700个钱往边上一放,剩下的往荷包里一塞,背起了背篓就准备回去。脚还没踏出去,三婆婆猛地想到了什么,手一招,喊道:
“忘了忘了,大丫,刚才你说,你家大郎二郎也会写字对吧?”
“嗯?是啊!怎么了?”
微微侧头的沈依依眼睛眨啊眨的,一脸疑惑。
“东南角上,王木匠家的老爷子没了,昨儿夜里的事儿,这会儿正寻人写子孙哀告祭文呢,赶紧的,让你两个弟弟去,不说能得几个辛苦钱,一顿饭总是有的,不定还能带回来几个窝头呢。他家四个兄弟,场面肯定不会太小,东西也不会太吝啬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