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攒了数年的家底、持续了数年的开蒙教育、对附近城邑的吸血,总算让陈健可以完成扩充基本盘的计划。
当初准许附近的氏族聚落臣服、禁止抓捕臣服的聚落当奴隶就是为了这一天。
把不是奴隶的氏族变为国人很简单,但把奴隶解放成国人太难,到时候会天翻地覆。氏族聚落属于自然天地,奴隶属于人。与天地奋斗有时候比与人斗要简单。
奴隶属于奴隶主,然后奴隶主才属于国家;而成为国人则是直接属于国家,绕过了奴隶主的盘剥由国家直接管制,国家的力量会增加。
略微估计了一下,原本的老夏城人在夏城的、活着的、不需要被处死的大约还剩四千。
十二月十八日起义“迎接王师”立下功勋的隶农奴隶大约五千,原本就已经获得国人身份的新夏城人大约两千,获得人的身份而非国人身份的大约两千。
城中还有各种奴隶大约五千人,除了附近捕获的还有从其余城邑购买的。
阳关附近有国人一千五,野民两千,北边山林中能够迁出的大约还有两千。
西边所有封地中半开化族群、之前的私奴等等,迁徙到一起大约六千。
东边那些野民村落、属于有极远亲血缘关系的氏族、早已融入夏城体系的村社等还有三千人。
不算不能被解放的私奴、公产奴隶外,整个夏城周边大约拥有三万的人口。
这和榆城那些逃奴不同,那些逃奴中轻壮男性居多,甚至要用青铜去其余城邑换取女奴以平衡男女。
这边的三万多人中男女老少都有,因为有大量曾经的奴隶的缘故,轻壮稍多,男女大体平衡。
算上榆城那边的三万人,整个将来的夏国拥有六七万的人口。除了夏城之外,其余城邑并没有国这个概念,也可以说城就是国、国就是城。
城市化在人类历史中是个往复的过程,从一开始的城邑集中了绝大多数的人口、到人口激增只能离开城邑前往村社、再到工业时代重新城市化,由此带来的动员力量也出现了巨大差距。
大部分人居住在城邑,管理起来方便,动员起来容易,技术传播更快,可以真正做到自上而下的严格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