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酬靖边平叛之功,女帝是十分大方的,凡是有功将士,皆加以赏赐。或以钱粮,或赐武勋,或加官,或迁职,或进爵......
李元芳鞍马前后,出生入死,升检校千牛卫将军,仍于狄胖胖属下听用,虽然不得实权,仍旧干着护卫的活,但名头却是响亮不少,毕竟也算进入亲贵行列,这是他独自在军队中打拼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平州之事,狄仁杰统率、破案有功,不过在其出征期间,内史的位置被女帝召回的累朝老臣王及善替代了。故老狐狸由凤阁转任鸾台,任侍郎、同平章事,加金紫光禄大夫,还是政事堂大佬。不过,没在朝中待多久,便被遣去河北,同娄师德一道,抚慰百姓。
至于元郎君,爵位正为浔国公,加怀化大将军,赐神都西郊庄园一座,钱帛若干。名爵皆涨,却丢了实职,元徽有所考虑,估摸着既有驸马身份的缘故,武家那边从中作梗,也是少不了的。
而那弄得天怒人怨的武懿宗,皇帝是未加任何惩处,反倒以其为千骑将军,与武攸归一起统率北门千骑这支直属于皇帝的兵马。
甚至于契丹降将李楷固,都升了官,被拜为右钤卫将军,领军继续征剿契丹叛乱余孽与仍在安东作乱的人。
对于契丹降将的任用,朝廷间有了一场争论,自然是武懿宗为首的杂鱼,为了针对元郎君,拿冀州契丹降卒复叛的事情来说事。元徽当然是力争之,虽然话语权不大,但总归发出了点声音。
女帝显然也是心存疑虑的,她对契丹人,着实难有好印象。最后还是狄胖胖站出来了,就事论事,以“抚之以德,皆为我所用”进谏武,任用李楷固、骆务整为将,征讨契丹余党。
在这一点上,元郎君得承老狐狸的情,哪怕狄仁杰是一心为公。同时,武家人搅弄的这一出,也使得李、骆二人,又朝元徽靠近了些。大胡子李楷固,还特意过府拜见了一次,毕竟,武懿宗提出的“尽诛契丹降卒”的建议,他也是有所耳闻的。
不过,经过与武懿宗等人的一番争斗过后,元郎君决定韬光养晦了。屁股可以朝一方歪,却不愿成为李武相争的急先锋,那可危险得很,尤其在女帝在朝堂上表露出欲立太子以固国本的意思之后。
一场大赏,大周国库是又出了一次血,帑廪渐虚,国力已有衰退的迹象。
事实上,随着近几年来,边患不断,几次征伐,再加武朝的几次大工程,大周的财政已至艰难的境地。女帝励精图治,自称帝以来数年经营下来的积蓄,业已消耗得差不多了。
到如今,维持这么个庞大的帝国,控制着偌大的疆域,大周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
也就是对突厥、对契丹的两次大胜,使得边患有所缓解,而随着吐蕃赞普赤都松赞年纪愈长,夺权之心日盛,料其有内乱之忧,也使得强盛的吐蕃收起了獠牙,给大周一个相对安宁的外部环境。当然,突厥默啜还在大漠南北东征西讨,扩充实力,对突厥,迟早还有一战。
有识之士已然看得出问题,似狄仁杰便上奏劝谏,弭兵、少征、与民休息,甚至建议废除已然崩坏得差不多的安东都护。可惜,为女帝半听之,哪怕朝廷已然基本失去了对安东地区的掌控,然仍欲投放力量维系,自高宗继承而来的江山,皇帝怎会轻言放弃。
同时,在民间,盛世光景下,却也有危机隐现。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均田制的破坏,已经有出现了崩坏的趋势。个别地方,承受不起频繁的战争应召,防戍繁重,而租庸调制下的税赋与徭役却不加少,已经出现了府兵、均田制农民逃逸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