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带领下,弘治君臣较好地处理了各种政治问题,营造了“中兴”的局面。
因此,历代史家对朱佑樘的评价普遍较高,将其称颂为贤君,比于汉文帝、宋仁宗。
成化六年七月初三日,朱佑樘生于北京紫禁城西宫。
他的生母纪氏是广西纪姓土司的女儿,大藤峡起义平息后,纪氏被俘入宫中。
纪氏为人“警敏”,且“通文字”,被选送内书堂学习,然后被派充内廷书室看护藏书。
明宪宗朱见深常到书室看书,对纪氏很满意,一次,纪氏被宪宗临幸,遂诞下朱佑樘。
成化十一年(1475年)五月日,宪宗正式对外公开了这个儿子,并取名“佑樘”,这是他名字的由来。
同年九月二十日,朱佑樘被册立为皇太子。
成化十四年(1478年)三月初二日,朱佑樘行冠礼。
同年,出阁讲学,朱佑樘颇聪颖,也较用功,每背诵所讲过的书,未尝有错误。
听讲时,专心注目,不转移视听,他还注重礼貌,讲官误读了字时,他不加指责,只是不跟着读而已,待讲官改读以后方才应接。
朱佑樘身弱多病,但即位之后,仍勤于政事,不仅早朝每天必到,而且重开了午朝,使得大臣有更多的机会协助自己办理政务。
同时,朱佑樘又在弘治元年(1488年)三月采纳吏部侍郎杨守陈的建议,重开大小经筵,向群臣咨询治国之道。
他还开辟了文华殿议政,其作用是在早朝与午朝之余的时间,与内阁共同切磋治国之道,商议政事。
朱佑樘不拘泥守旧,敢于否定前任宪宗的政既定政策。
成化年间,宪宗宠信佛道,致使许多佞幸小人混入朝中,朱佑樘诏令朝中不可崇佛信道,将前朝的法王、国师、真人、国子等封号一律革除,处死曾经妖僧继晓,使文武百官相庆。